(寶雞新聞網 羅君)濃郁的文化氛圍,是一座城市最美的風景,也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。過去一年,寶雞不斷完善基礎文化陣地建設,讓群眾在走向共同富裕中享受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公園廣場歌聲不斷,舞姿飛揚;城市街頭明亮整潔,地標建筑獨具特色;背街小巷彩繪文化墻,繪出文明好風景;群藝館里陶泥、刺繡、剪紙……非遺產品琳瑯滿目;美術館里,書畫作品雅俗共賞,陶冶情操;在寶雞,文化讓城市增色,市民因文化潤澤。
過去一年,寶雞開展廣場舞、歌詠比賽、閱讀推廣等群眾性文化活動1230場次,參與群眾1250余萬人次,各級圖書館、群藝館、文化館等文化場館服務群眾70余萬人次,群眾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暢享美好生活,滋養精神根脈。
同時,為了方便群眾在家門口享受高雅文化,寶雞以打造“十五分鐘”公共文化服務圈為目標,持續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,不斷畫大公共文化服務“同心圓”。市文化藝術中心、寶雞大劇院、千陽大劇院相繼建成,岐山大劇院、寶煙俱樂部、西鳳酒劇院等7個劇場得到改造。啟動實施“一縣(區)一書城、一街一書吧”工程,寶雞圖書館蟠龍分館、市旅游服務中心城市書房相繼建成投用。推進縣級文化館、圖書館總分館改革,建成鎮(街道)圖書館分館95個、文化館分館99個、服務點159個,文化服務半徑持續延伸。
在疫情防控期間,2022年春節許多寶雞人選擇就地過年,那如何把年過得有滋有味?“云端春節”成了一個理想選擇。我市相關部門充分挖掘和發揮寶雞文化旅游、文物資源優勢,依托互聯網技術,推出豐富的云端過節活動,實現云春晚、云展覽、云閱讀、云娛樂等過年新方式,讓就地過年有了更多選擇,有了別樣年味。
“云端春節”正是寶雞數字文化工程快速發展的一個體現,過去一年,寶雞為順應數字化發展潮流所聚焦的目標,持續推進“智慧+”戰略,不斷加快全市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步伐。目前,全市各級圖書館均配套安裝自助辦證、自助借閱系統,全市各級圖書館、群藝館、文化館在官網、公眾號設置專區,為群眾免費提供電子閱覽、優秀作品展演和舞蹈、聲樂、美術、攝影等線上培訓服務項目。啟動實施市圖書館數字體驗區建設項目,投資650萬元,安裝觸摸屏、學習機等數字化專業設備98臺,全市公共文化服務手段更加智能。
“千村百鎮文化惠民”工程,是百姓享受文化盛宴的共享平臺。過去一年,寶雞采取“線上+線下”的供給模式,共舉辦各類文藝演出活動1000余場,惠及群眾300余萬人次。
按照“政府出資、劇團送戲、百姓受惠”模式,組織開展“話劇月月演,秦腔周周唱,電影假日放”和常態化文化惠民演出、戲曲進鄉村等品牌文化活動900余場,舉辦新年音樂會、春節文藝晚會、“慶豐收迎小康”農耕文化文藝展演、“心中旗幟·永遠跟黨走”紅色經典劇目演唱會、“文化惠民·劇暖冬月”精品劇目展演季等大型文藝活動20余項,為廣大群眾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大餐和視聽盛宴。
寶雞不僅“有戲”,更有“七進”,精彩處處上演。廉政劇目巡演、廉政文化攝影書畫展等活動走進機關單位,滋養清風正氣;“文化進軍營軍民魚水情”閱讀推廣、“文化擁軍紅色影片進軍營”“文藝輕騎兵”走進部隊等活動,助力“雙擁”建設,賡續紅色血脈;“戲曲進校園”“書法藝術進課堂”“中小學讀書月”等活動,激發學生多讀書、讀好書;“文化旅游進企業”“書香進企業”,全方位、立體化、多角度為廣大職工送上文化“大餐”;戲曲名家、書法大家走進鎮村社區,帶來精彩的歌舞表演,極大豐富了基層群眾文化生活;公益書吧、文創產品和非遺展銷專柜進A級景區,讓文化融入美景,豐富景區文化內涵;“文化+工業+景區”新模式進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公園、臥龍文化產業園等,成為保護工業遺存、展示文化根脈、提供旅游休閑的融合示范新亮點。
一首首經典紅色歌曲,唱響美好新時代;一幅幅飄逸傳神的書畫作品,繪就中華錦繡山河;一篇篇動人心弦的朗誦,激蕩壯美家國情懷……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,寶雞市文化和旅游局緊時代發展,創作、征集、評選慶祝建黨100周年優秀原創劇本32部,并開展“心中的歌兒唱給黨”網絡短視頻大賽,評選展播優秀作品62件,榮獲全省慶祝建黨百年短視頻大賽優秀組織獎。
同時,寶雞當地文藝工作者,發揮自身所長,創作了一部部接地氣、潤人心、有共鳴的精品力作。折子戲《打神告廟》《啞女告狀》參加2021年中國秦腔優秀劇目會演,受到國家文旅部和省政府表彰,劇本《泥土情韻》《支教奶奶》入選陜西省青年藝術人才資助項目,《蘇子初仕》《為了誰》分獲全省劇本征稿大型劇本和小型劇本二等獎,《“關公”守關》《一份入黨申請書》分別獲“戲劇中國年度作品征集”小戲小品類潛力劇本獎和最佳劇本獎,《茶罐罐》獲國家文化創新工程“小品進社區”項目劇本征集活動優秀作品獎。
文化是一座城市的“靈魂”,文化場所、文藝演出等營造的文藝氣質讓人們感受到文化的跳動,賦予城市更迷人的氣質。
“全年舉辦高水平演出不少于130場次,完成“戲曲進鄉村”公益演出不少于1200場,推出10部以上展示地域特色、彰顯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……”這是2022年全市文化和旅游(廣播電視)工作會上,對新一年豐富群眾精神文化提出的具體要求。
寶雞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、局長周保君表示,2022年,寶雞市將聚焦公共服務效能抓提升,積極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,提高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水平,常態化組織流動文化館、流動圖書館服務及云展覽、云閱讀、云視聽等線上服務活動;組織好寶雞大劇院、寶雞音樂廳常態化運營,全年舉辦高水平演出不少于130場次;完善“百姓看戲、政府買單”惠民演出機制,完成“戲曲進鄉村”公益演出不少于1200場,圍繞喜迎黨的二十大,精心策劃舉辦民間鑼鼓大賽、社區文藝匯演、廣場納涼晚會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,不斷拓展群眾文化參與度。
為充分發揮主城區的核心帶動作用,以石鼓·文化城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、西府老街省級旅游休閑街區為示范,建設一批功能完善、業態齊全、環境舒適、交通便利的高品質文旅休閑消費聚集區,引領時尚消費新潮流。依托經二路、高新大道、金臺大道等城市核心商圈,把文旅元素嵌入各類消費場所,不斷擴大消費市場規模。
持續舉辦“周末音樂劇場”“夜晚話劇”“街頭藝術”等演出活動,常態化開展夜間文旅促銷活動,做強做優“吃住行游購娛”各要素,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,催生消費新動能。充分挖掘秦腔秦樂中蘊含的時代價值和市場價值,加快組建陜西秦樂樂團,開展“西秦腔”“秦樂”西北地區、珠三角交流展演活動,用“秦聲、秦樂、秦韻”講好寶雞故事。
寶雞新聞網最新原創作品:
編輯:王可
【原創】